top of page

堅定捍衛心裡的那一幕—《無聲》柯貞年 導演


柯貞年|堅定捍衛 心裡的那一幕|THE POINT POST

電影《無聲》上映後,激起了一波社會漣漪,讓我們看見被遮掩的另一幕。無聲不只是沈默,真正的無聲是既得利益者面對弱勢的漠視,導演柯貞年透過《無聲》揭露社會偽善面具下的弱勢現況,也讓我們反思,在社會體制得利下的同時,面對聽障朋友們,我們真的對他們有足夠的理解嗎?我們所認為的同理心是否也只是另一種偽善的包裝?


《無聲》為柯貞年導演第一部電影長片,根據台南啟聰學校長達八年的真實性侵案改編。電影裡探究的不僅是校園霸凌、性侵同時也點出當下社會關於女權、隔代教養與弱勢族群面對既得利益者的無奈與反抗。當貝貝在泳池畔用手語對張誠比出:「你就跟他們一起欺負我啊。」那一幕畫面道盡多少恐懼,讓多少影迷跟著為之憤怒與不捨。


敢於挑戰不受市場青睞且高度爭議性的社會真實案件作為第一部電影長片,柯貞年顯然是有備而來。擁有俠女性格的柯貞年,對於創作始終有股使命感,也是她展開影像創作的契機,「作為一位創作者,有義務通過電影揭開社會不平等真相,有勇氣去反抗社會的既定價值。」是人,都會有私心,會因為私心而闡述我們所認為正確的想法。新聞亦是如此,社會上多數人只能通過片面事實去理解社會案件,也導致閱聽人容易因為某一幕片面的報導而被帶風向,欠缺對事件觀點的省思。柯貞年認為,在社會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每一幕的背後都有個原因值得我們去探究,就好比電影中小光一角是性侵貝貝的指使者之一,但在人性惡的背後,他又何嘗不是權力鬥爭下的一位受害者。


 

堅定捍衛心裡的那一幕


然而涉足社會敏感議題的題材,不免會受到觀眾放大解讀,柯貞年分享在創作《無聲》過程中,就因為在電影裡沒有直白地對於學校進行批判,引來關於為什麼導演還要替學校說話,不把劇情格局帶到社會面的質疑。面對政治正確及藝術創作的平衡,柯貞年表示,創作者內心的聲音非常重要,你必須堅定捍衛心裡你渴望表達的那一幕。她強調《無聲》並非一部強調絕對善惡的電影,既然選擇社會論述性的題材,評判加害者絕非她的本意。在創作上,她心裡最在意的那一幕是分享聽障孩子們的心情與想法,通過電影去引領觀眾思考,孩子們在社會權力不對等下的困境與無助。


創作歷程中最糾結的那一幕


談及本次電影中最困難著墨的一幕,柯貞年表示因為身為女性導演的身份,面對處理性侵戲高度敏感的議題,絕對是最糾結也是最難取捨的一場戲。柯貞年表示:「在性侵戲的拍攝現場,當陳姸霏全然進入姚貝貝的心情狀態,每一次喊卡,我都覺得非常慘忍。」儘管不捨,在擔憂演員心理情緒下,柯貞年告訴自己,既然選擇了這場戲,演員全心信任導演,如果沒有做到最好,將最真實的故事傳遞出去,會辜負演員的努力,更會對不起曾經受到性侵迫害的孩子們。


印象最深刻那一幕


電影《無聲》中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公車性侵戲,夜晚泳池畔的對話及校長與老師的爭論,每一幕都訴說著不同的觀點。作為導演,最喜愛最深刻的會是那一幕?柯貞年思考了一會後回答,「張誠與貝貝在電影尾聲,在戲台廣場淋雨看著八仙過海的那一場戲。」是她最喜愛的一幕。兩個孩子帶著笑容,在雨中欣賞他們最愛的戲曲,簡單的畫面卻蘊含著兩位小朋友對世界美好的想像。「這些孩子們很辛苦的去守護自己這渺小的願望。」儘管世界充滿邪惡與暴力,曾經面對關於性侵霸凌等等可怕的事情,但孩子們對於世界依舊保有美好溫柔的想像。


未來的那一幕


「電影可以帶來的力量很強大,可以帶你看世界很多事情,也是當代社會寫照的縮影。」談及未來創作藍圖,柯貞年坦言,社會上依舊有許多我們沒注意到的畫面,渴望能通過電影繼續為不同社會議題發聲。此外,關於女性觀點的故事,也是柯貞年在未來有意挑戰的劇本方向。她坦言,雖然自己身為女性導演,但劇本卻多以男性觀點的角度進行敘事,因而在面對女性角色的塑造時,會帶入自己身為女性的觀點,並產生過多想法,容易陷在劇本框架裡面。但在《無聲》之後,柯貞年開始對於女性觀點的劇本有著另一種看法,她以劇中貝貝這一角色為例,「貝貝是一位全然的犧牲者,這跟我本人性格不太一樣」在塑造這樣與自身性格迥異的角色的同時,從中看見不同的女性觀點及魅力,具差異化的劇本挑戰,讓她對於電影創作持續保有興奮感。


訪談尾聲,柯貞年也以自身經歷勉勵有意從事電影行業的新進們,初入行不要急於用第一部作品證明自己的能力,「因為你不會只有一部電影,你會不斷創作,一部電影沒辦法證明你的所有表現,既使第一部失敗了,也不代表你永遠都是失敗的。」


 

Photo | 台北電影節提供 · Managing Editor‭ ‬‭|‬‭ Young Yang · Editor‭ ‬‭|‬‭ ‬William Chen

#柯貞年 #導演 #台北電影節 #無聲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