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當代藝術的新文藝復興 大未來林舍畫廊 林岱蔚

Interview With David Lin

 

我是一個很安靜內向的人,除非是對於有興趣的事情


面對藝術作品總能侃侃而談的林岱蔚,實質上是個安靜又內向的人,相較於父親林天民的善於社交、做生意,兩代之間對於畫廊經營方式上,本質上有著明顯的差異。

林岱蔚說起在父親生長的年代,藝術是不被大眾所知的,因此需要不斷透過與人對話、社交介紹,甚至是不斷與藏家接觸,才能讓更多人了解藝術這塊領域。但他現在所面對的市場,藝術資訊十足透明,藏家通常是有備而來,在網路發達的現在,藏家為了找到自己喜愛的藝術品,該做的功課不會比畫廊還要少,面對這樣的客群,林岱蔚只能藉由過往的經驗與專業判斷來跟藏家分享,經過不斷的交流獲取藏家的信任,在這一行裡面,能受到藏家信任的經營者才是掌控市場的人。


願意共享,才有機會轉變


現今國際大畫廊有像 Gagosian Gallery 市場派畫廊,也有像 David Zwirner 這種,是近幾年備受亞洲關注的歐美新興畫廊,人們總愛詢問:「為什麼他經營的藝術家都這麼成功?」林岱蔚與我們分享:「畫廊花了25 年與藝術家交流與溝通,跟藝術家之間就像家人般的陪伴,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當藝術家成名後,畫廊自然得以繼續合作。」這樣的共享模式一直都是林岱蔚嘗試努力的方向,當他去國外看到各種藝術呈現形式、展覽形式、表現形式,都會與相關領域的藝術家分享,透過不藏私的相互幫助,一起成長的將品牌互相做大。




不是到國外開畫廊就會變成國際畫廊

以前我們追求國際化,要將藝術家推上國際市場,好像把藝術家帶去國際博覽會亮相,就能稱為國際化。事實上並非如此,林岱蔚分析說道:「因為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最後還是只能賣回亞洲,這種做法如同跨海鍍金,回來還是消費本地的同一群藏家。」因此他不斷想要改變這樣的模式,試著與國外畫廊攜手合作,透過他們在地的人脈來開拓國外的市場, 想要打造一個雙贏的局面,我們提供強大的藝術家資源,他們則提供無可取代的當地文化及市場評估。

開拓國際市場

林岱蔚仔細審視台灣藝術環境和歐美市場後,認為為兩方市場環境為截然不同的消費文化,歐美藏家很願意透過專業畫廊購買藝術品,因為這些藏家相信畫廊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並非單純的仲介或買賣,畫廊扮演的更是藝術家成長時不可或缺的踏腳石,同時西方的藝術家亦有較清晰的生涯規劃, 起初透過鄰近的畫廊做作品的推廣,接著慢慢晉升到中階畫廊或二線美術館做展覽......等循序漸進的策略規劃。但在台灣,藏家為了省去中間費用直接轉向與藝術家對接交易,藝術家的品牌規劃則總是止步在當代藝術館或是北美館這樣的里程碑。藏家、畫廊、藝術家的三角平衡在台灣是十分不足的,因此林岱蔚覺得台灣環境要從根本教育慢慢改變。

近年來歐美畫廊也開始探索台灣市場,林岱蔚從不將這些畫廊當成競爭對手,甚至在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期間,還特別介紹客人與他們接觸。林岱蔚深信讓這些國際畫廊看見臺灣的消費商機,這樣在地市場才有可能蓬勃擴張走向國際。當國際畫廊關注台灣市場同時,他們也會注意到台灣的藝術家,創造機會不該是故步自封獨佔資源,而是開放彼此的專業創造真正地雙贏。


尋找下一個常玉

林岱蔚的父親當年做畢卡索、夏卡爾等巴黎畫派的藝術家,卻發現同為巴黎畫派藝術家,在亞洲日本有藤田嗣治,但在華人世界卻沒有一個代表性的人,經過不斷尋找,總算找到了常玉,並且深信常玉就是那個與畢卡索在同個年代被市場遺落的遺珠之憾。


當時整個藝術市場裡對於常玉的作品是不太認同的,但林岱蔚的父親透過不斷的宣傳與推廣,加上藝術家作品本身實力超然,因此認同的人越來越多直到現在常玉成為大家所追捧的巨星。

三十年前林岱蔚的父親透過努力不懈的方式經營常玉,而現在的林岱蔚表示也會透過這樣的方式尋找下個常玉。希望藉由展覽與年輕有實力的藝術家合作,讓他們有更多的曝光機會,雖然這些藝術家目前不被大眾所知,但林岱蔚深信只要藝術家願意與他共同努力,即使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嶄露頭角,那又何妨呢?這就是林岱蔚所奮鬥的代代相傳的培育過程。


文化性是根本

在過去三十年來的市場經驗中,早期林岱蔚的父親經營的畢卡索、雷諾瓦、夏卡爾深受台灣藏家喜愛,而透過近幾年的藝術文化推廣,台灣藏家開始買起常玉等華人藝術家的作品。藏家的喜好除了被大環境影響之外,最終仍需要一種文化認同的歸屬感,他們開始在意自身文化的連結,而與自己生長在同一塊土地的本地藝術家,對這塊土地有思想、情感,甚至是社會文化的各種強連結,這種反芻過後的概念會反映到作品上,與藏家有所共鳴,創造收藏者跟藝術作品間最真實的牽絆。

要理解畢卡索、夏卡爾或是莫迪利亞尼,這些藝術家為什麼會成名?因為夏卡爾把他們俄羅斯的神話帶進創作中,畢卡索與義大利的莫迪利亞尼,將自身獨特且強烈的文化特質融入作品,現今全球化的社會裡,單只有好作品很容易被淹沒,但若能找到專屬於台灣的文化性,並將它融入個人特質中,林岱蔚相信這樣的作品能走得長遠,這也正是他最想合作的藝術家模樣。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林岱蔚都不忘對文化及藝術美好追求和對真切的渴望,並傳承父執輩留下的精神,清楚地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不管是家人、事業甚至是社會,專心的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這樣的特質也是他眼中一位具有魅力的男性所需具備的條件。在言談間我們可以觀察到林岱蔚不但具備在藝術市場上專業經營者的魄力,更多的是在言談間流露出對文化的尊重,一步一腳印構築出心中理想藝術藍圖。


 

Photographer‭ ‬‭|‬‭ ‬邵耀緯 · Editor | William Chen · Text‭ ‬‭|‬‭ ‬JELIANG

#大未來林舍 #畫廊 #林岱蔚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