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alk Real 的藝術市場觀察家

Podcast 頻道「The Owner」兩位創辦人黃宇正及 Bryant 以精準、犀利的角度,剖析當代藝術市場的門道與真實風景。

 
黃宇正 x Bryant

(左/黃宇正,右/Bryant)

近年全球藝術市場有顯著的變動,比如潮流藝術成市場上的新生力軍、NFT 的暴衝到崩跌,再加上策展人成為新型態的專業人士,所規劃的大型藝術展會成為每年必經的日常。時代如巨輪轉動,走過資訊爆發的年代,藝術品不再只限定金字塔尖端,民眾越來越容易接觸到不同形式的藝術品,大小型展覽林立,走逛藝術展成某種日常風景。或許是有感人們對藝術品的需求大量提高,接觸藝術的形式多元,長期浸淫藝術圈,無論收藏、投資都有涉獵的黃宇正及 Bryant 以其個人的經驗及觀察,無論是從行銷、藝術史或是市場概況分享,以最淺白、直接的觀察,提出新世代藝術藏家們,該如何看入門道。


屬於我們的當代藝術:聯名、潮流藝術


本身就有不少藝術品投資經驗的黃宇正,與潮流藏家 Bryant,兩人提出的觀點既銳利又精準。本身就在經營頻道「布萊恩的世界BryantChao」的 Bryant 時常介紹當紅的潮流話題及精品收藏,深諳潮流藝術近年的流變。黃宇正則是從更早期的藝術藏品著手累積知識,喜好如19、20 世紀左右的藝術品。兩人則是在一場 NFT 上的聚會相識,一見如故。「其實成立初衷,就是想透過我們交易的經驗,分享一些 Real Talk 談藝術市場的趨勢。」黃宇正感受到新型態以社群為主的浪潮正衝擊藝術市場,期望透過 Podcast 分享第一手經驗,一方面也能在未來成為新世代的 VIP 社團,以「Club」的形式串連彼此,成為一個互相分享的社群。


然而,對於新生代勢力,讓人好奇的就是,近年成市場交易新興主力的「潮流藝術」與「精品聯名」的第一手觀察。「藝術圈的人本來就會各自褒貶,比如,近年村上隆和草間彌生都有跟精品聯名,很多人就覺得不是那麼適切。」黃宇正認為,市場一直都是流動的狀態,聯名反而能讓更多人投入,「畢竟無論是當紅的奈良美智,還是村上隆、草間彌生,他們其實在十幾、二十年前就是重要的藝術家了。」他補充,這只是宣傳手法的不同,藝術與精品都是展現美的價值,每一代都會有屬於他們看重的藝術家及作品。「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藝術與時尚都是美的創作。有人可能會批評,把南瓜印到包包、絲巾上,是種氾濫的行銷包裝,但這些方式,本來就與版畫、油畫創作形式不同。」Bryant 補充,從接觸藝術品開始,他就認為很多人都認識的大師經典(如米勒的〈拾穗〉),和近代藝術家本就不同,透過聯名這種商品化行為,反而更能走入一般人生活中。其實包含 Dior、Louis Vuitton 都會支持新銳藝術家,或許我們對「精品 x 藝術」的聯名合作能正面看待,彼此互相需要,卻又以一種互不干擾的卻又能相互依存的形式運作著。


從NFT 投資藝術藏家到成為真心所愛


藝術品有文化上的「象徵性意義」,然而,奢侈品展現的主要是市場價值。但兩者卻又神秘地共享著「獨特」、「昂貴」且無實用目的等特質。比較奇怪的是,擁有者卻都能向周遭人分享著自我的獨特品味。「我不太分所謂『潮流藝術』或是『傳統藝術』,我認為是分年代、時期,但不能否認,潮流藝術、聯名讓許多想認識這個市場的年輕族群踏入了門檻。」黃宇正分享,比如,喜歡潮流文化的 Bryant 在進入市場多年後,也開始會購入19、20 世紀的藏品,其實本質上不太矛盾,反而是導入更多新客群。「我喜歡整體去看,以我的實務經驗(指交易)來說,藏家其實都會買,不會刻意去分。」他補充說明。「我覺得藝術圈會貼一個潮流藝術比較『不正統』的標籤,但其實你很難界定潮流與古典的優劣,可能就是畫風,你現在看的大師,在當時可能也是很新潮。」著迷於潮流文化的 Bryant,他更傾向相信本身看藝術的眼光。「比如我最近收藏的 Shoko Nakazawa 作品〈山椒魚怪獸〉,很新,價格還行,我很喜歡。」比起先考慮投資性,Bryant 認為自己喜好更重要。至於 NFT 呢?事實上,早在 2021 年崩跌前,黃宇正和 Bryant 就時常在節目中提醒聽眾這個項目的風險。Bryant 以他六年收藏、交易的經歷做觀察,恰好經歷 NFT 的爆發與崩跌,他認為可惜,「這些人把當代藝術品變成買賣的工具,藝術家發現有利潤,迴轉率高,創作的速度變很快,整體的量是很高,但賣過一件、兩件後,後面的人很高機率賣不掉,價格開始下落。橫空出世的藝術家,可能一年後就消失了。」對此他相當感慨。


給藏家們的入門心法


「要投入藝術品或 NFT 要有個認知,這是變現能力差的投資標的。不如金融商品、股票,因此不適合放大資金。」Bryant 認為,在投入藝術市場前,可能要尋思再三,像是運用不會影響生活的資金,能完全掌控的金額等角度思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要用自己比較舒服的方式去買賣、收藏。」他進一步補充。「我是認為下手前,要先想這件藝術品是收藏還是投資。」黃宇正認為,收藏跟投資搞混非常麻煩,有些東西未來可以賣掉賺錢,但藝術品有可能會連賣都賣不掉,就像現在的 NFT。因此他勸想進場的人們需捫心自問,要不要考慮變現、賺錢等投資目的,否則就是選心中所愛。「可能我趨於穩健派,幾乎 80% 的藏品都是以理性投資的角度入手,我收的藝術品首先會考量流通性。」他認為這樣的彈性可以讓他更安心。


以 Podcast 作為嶄新平台的兩人,其實所做的基本功也是相當紮實,大量獲取資訊是他們認為投資的不二法門。「我會把相關資訊都融入生活中,包括所有的社群軟體,大量的藝術資訊像是我的另一種投資。」黃宇正總是浸淫在網海,不同藏家、藝術家的觀點,藝術品的新訊和知識總潛移默化的植入他腦中。累積自己的 Know How 再跟人交換訊息,這才是打磨專業後最有意義的事情。「我會去三大拍賣會觀察藝術家、近期的潮流及市場訊息,包含畫風的判斷。或是直接和藝術博覽會、藝廊的從業人員交流。」Bryant 同樣深刻感受攝取知識和新消息的必要性,而這包含和第一線人員交流,這些都自然而然地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一環。至於實體拍賣會預覽呢?兩人坦言,不太跑現場,但有預展還是會盡量去看,或是請拍賣行的工作人拍下照片分享。「有些藝術狂熱份子會很硬核的去看每一檔,但我傾向當作生活的一部分,有時間跟心力再去看。」Bryant 認為,如果把這份愛好變成類似工作的活動,那喜愛藝術的程度就會大幅降低,也延續不了多久。訪談將盡,兩人也大方分享了近期關注的新銳藝術家,包含 Bryant 提到以人體姿態,探討慾望的畫家 Kate Meissner,本身因身體殘疾,反而更能深刻剖析人性,小眾卻意外的熱門。黃宇正則是分享了故宮和藝術潮玩「BE@RBRICK」合作的〈清明上河圖〉潮裝版庫柏力克熊,等於是在新平台上展現我們自有文化的影響力,他認為滿有看頭的。似乎正如他們所言,傳播媒介都不停變化了,觀點交換快速且容易,或許藝術品本就不需要被置於高堂,而是要融進生活,當代,畢竟就是由當下的人書寫。



The Owner 擁有者

創新藝術媒體平台,由黃宇正(藝視 Podcast 主理人)與 Bryant Chao(YouTube 頻道布萊恩的世界主理人)共同創立。致力於從創辦人的藝術收藏背景,分享給觀眾不一樣的藝術資訊與分析觀點。

 

TEXT|Ken Huang

#黃宇正 #Bryant #藏家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